《茶奶奶、猫和茶壶》读书笔记

时间:2025-07-31 08:36:54
《茶奶奶、猫和茶壶》读书笔记[此文共8948字]

第一篇:《茶奶奶、猫和茶壶》读书笔记

暑假里陪着儿子做作业的时候,我最喜欢拿起一本儿子喜欢看的书翻阅起来,我们互不干扰。等儿子一天的作业完成后,我也差不多看完了一本书。儿子会问我:“妈妈,你看了什么书?讲了些什么?”如果儿子已经看过这本书,那我们会一起讨论书里最有趣的故事是什么,或自己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他(她)等。当这本书儿子还没有看过的时候,我就会对儿子说:“这本书很好看,等你看了后再告诉妈妈你看到了些什么,好吗?”这样儿子对这本书会非常感兴趣,看的时候也会特别认真。

昨天我看的是张秋生写的故事书《茶奶奶、猫和茶壶》。这本书一共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生动、有趣,看了后给我们很多启示。

故事一:《丑娃阿希松》阿希松虽然是个很丑的娃娃,但他是“我”的好朋友,当“我”说脏话的时候,他制止我;当我要乱花零用钱的时候,他把“我”的钱藏起来,不让我乱花;当我贪玩,拖拖拉拉不肯做暑假作业的时候,他总是拿着暑假作业本出现在“我”的面前,催我赶快做作业;他还教了“我”许多学习的好方法,使我对学习感兴趣。阿希松是“我”真正的朋友,他告诉我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什么是不能做的。在生活中,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好朋友啊!

故事三:《茶奶奶、猫和茶壶》茶奶奶最喜欢用她心爱的小茶壶泡上一壶香香浓浓的茶,品着茶和自己心爱的小猫在一起。可有一天,小猫不小心把茶奶奶的小茶壶打碎了,茶奶奶没有怪罪小猫,她关心地问小猫有没有烫伤,并说小猫是她的朋友,没有人能取代小猫。小猫听了后很感动,下定决心要为茶奶奶找到世界上最好的茶叶和最漂亮的茶壶。小猫不怕艰辛,翻山越岭,终于在一只小老鼠的帮助下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茶叶。小猫心地很善良,看到一个孤独、疲惫的老爷爷,他把一半的好茶叶送给了老爷爷,而老爷爷用这些好茶叶做成世界上最漂亮的茶壶送给小猫作为回报。最后,小猫带着世界上最好的茶叶做成的茶壶回到了老奶奶的身边,他们永远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心地善良,乐于帮助别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第二篇:《头顶上的猫》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篇数学故事,名叫《头顶上的猫》,读完以后我认识到了概率它的公平性有多重要。

这个故事讲了:有一个叫伊桑的小男孩在一天早上,发现自己头顶上趴着一只猫。“你趴在我脑袋上干什么?”伊桑想把这只奇怪的猫赶走,可它就是趴着不动。“别白费力气了,我是不会下去的。”这只猫竟然开口说话了!“你会说话?”伊桑很奇怪。“当然,你不是听见了吗!”这只猫不屑的说。“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我叫概率,因为我喜欢玩概率游戏。概率你是知道的吧?就是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我们玩个游戏,如果你赢了我就下去,怎么样?”概率说。

“要是平时我很乐意,不过现在我要去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足球比赛。快下来吧!大家都等我呢。”可是概率根本没有要动的意思。伊桑上下乱蹦,又是翻跟斗,但一点用也没有。概率不但没有下来,反而抓得更紧了。“看见架子上那个钱罐子了吗?从里面随便拿一枚硬币,不能看,也不能仔细摸。如果你拿到的是一角的硬币,就算你赢,我就从你头上下来。”伊桑把手伸进钱罐里,结果拿出来的是一枚一元硬币。“啊哈!”概率很得意,“你输了。”“我还是用水把你冲下去吧。猫应该都不喜欢被弄得湿淋淋的吧?”伊桑猜对了,概率确实不喜欢浑身湿淋淋的感觉。

他不满地吼着,可依然不肯下去。伊桑很无奈:“看来,要想让你下来,只有赢了你才行。”“没错!”概率说,“我们玩另一个游戏。你每双袜子上的图案都不一样。随便拿两只袜子,如果它们恰好是同一双,你就赢了。”伊桑从放袜子的抽屉里抽出一只条纹袜子。“我只要再抽到另一只条纹袜子就行了。”他深吸一口气,抽出了第二只袜子。“啊哈!”概率喊道,“你又输了!这里有二十只袜子,抽出一只袜子后,抽屉里还剩下十九只袜子。你要从这十九只袜子里只能抽出一只跟刚刚一样的袜子,几率只有十九份之一!”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在跟别人玩概率游戏的一定要知道这个游戏公平还是不公平,如果不知道就很有可能像伊桑那样,头顶上的猫下不来!

第三篇:笑猫日记的读书笔记

笑猫日记的读书笔记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笑猫日记》的书,觉得作者写得特别有趣,这个作者叫杨红樱,她写过许许多多的书。不管她在这本书里是怎么写的,但是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把自己写成是只猫还不算是什么怪事,但是说猫会笑,那可真是一件天大的怪事啊!我还从没想过猫会不会笑这个问题,也从没有看见过它们笑。我只知道它们会打哈欠。再说了,喜欢跟猫呆在一起,难道就非要长得很像猫吗?有一个名叫杜真子的女孩儿竟然长得很像自己的猫,这种事情也只有在故事中才会发生吧!尽管如此,我还是好羡慕杜真子啊!第一是因为她有一只可爱的、而且是懂道理的猫;第二,它是一只会笑的猫,笑得很标准、很特别,而且只带他去过一次的地方,他就能记得牢牢的。他还是只会算命的猫呢!这是因为他相信,性格是可以用来决定命运的。按照他的这个说法,我敢保证,世界上每一只猫都会有算命的本事了。很可惜,据我所知,事实上一只这样的猫都不存在。书中说:"笑猫是一只有思想的猫。"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难道其它的动物就没有思想了吗,难道只有笑猫有思想吗?我感觉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有脑子的都应该会有思想。为什么大雁在寒冷的冬天要往南方飞呢?那是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比较暖和,这难道就不算是一种思想吗

保姆狗的阴谋,这个标题让我感到毛骨悚然。我马上想到了一条狗正要害死另一条狗,也联想到了福尔摩斯在探案的时候,那些案发现场的冰冷尸体,这是多么的可怕啊!我只知道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会有谋杀发生,却不知道动物之间也会有谋杀这种可怕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件让我感到恶心的事情,杜真子的妈妈竟然要吃狗肉!我觉得狗狗是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而且它们还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打死我,我也不会吃他们的!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很精彩的,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赶快去读一读吧!

我最近读了《 笑猫日记》这册书,深有感触。里面的主人公笑猫性格开朗,是一只有思想的猫。它会微笑、狂笑、冷笑、狞笑、朝笑、苦笑,还会皮笑肉不笑。它有一只心爱的猫叫虎皮猫。

我最喜欢《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这本书。笑猫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虎皮猫,并治好了它的耳聋。在这只后,它们便在秘密山洞生了四只小猫——老大胖头、老二二丫、老三三宝、老四小可怜。一个个都长的非常可爱。可是这个在令人激动的冬天,伴着阵阵梅花香,小猫们慢慢长大,受着大家的爱护。然而,突如其来的厄运,还是在寒风中降临了。瘦弱的小可怜在寒流中死去,让人悲痛。

杨红樱笑猫日记读后感

杨红樱笑猫日记读后感

1.刚开始读这篇小说时,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篇描写一群猫的故事,没大不了。但随着阅读的进行,故事越来越精彩……

小说 ……此处隐藏4077个字……木毕业之后,就是靠这种“极乐主义”获得成功,带上了金表,并成了“金田老爷的股肱”。他虽然是学子出身,但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的走狗,毫无学友之情,两次来到苦沙弥家,作金田的暗探。铃木是典型的势利小人。

二、印象深刻的句子和读后感

(一)印象深刻的句子

《我是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和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猫公很富有哲理,精于辞辩,对人类特点讽刺得十分透骨。小说的语言格调既不豪放空灵、也不简练凝重、更不柔润细腻。而是刚柔兼用、雅俗共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将日本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融为一炉。例如,小说开头就是一句:“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吸引读者的注意。挖苦苦沙弥的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失去的梦。”“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另外,它还把墙跟上的破洞,比作是“至今仍是咱家拜访邻家小花妹的交通要道。”挖苦苦沙弥的工作态度:“当教师的真够逍遥自在。咱家若生而为人,非当教师不可。如此昏睡便是工作,猫也干得来的。尽管如此,若叫主任说,似乎再也没有比教师更辛苦的了。”讽刺人类的弱点:“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子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但是,他同时却又是个俗猫、蠢猫。他自作聪明,假冒圣贤君子,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头,甚至不知酒桶会淹死猫,终于丢了性命。

(二)读后感

这部小说,有点像讽刺诗,也有点像写意画,各得其妙。总之,从他的笔触去用心感受她的作品,能够体会到语言的色彩、声韵。我国目前也正处于观念转换时期,我觉得猫公的观察,也对我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觉得猫工最后的命运也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自作聪明!也许最后,我们栽在自己的手里。在小说的末尾,作者还大胆的预测了自杀的人会越来越多,离婚(分居)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先见之明不得不让我感佩,看看后来的日本吧,自杀率是节节攀升。现而今,不止是日本,自杀和离婚已风靡全球。这部作品我虽然很喜欢,不过有些地方让我感到有些冗长,有些地方则为赘余,大可删去的。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不足之处。在现在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也不断抬头,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中国人的警钟,让国人求取其中的精华吧。

三、夏目漱石和鲁迅

看了作者简介,夏目漱石的一生,可谓是命途多舛的一生。他出生没多久就被抱养,九岁重归自家。一生才华横溢,三十七八岁初出道,可谓是大器晚成。四十九岁病逝,生命不长,创作经历更短,前后不过十年。他是一个怪癖的人,创作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他本人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他的妻子镜子精神又不正常,夫妻关系很紧张。《我是猫》这部小说,有很浓的讽刺意味,批判现实主义。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以为类似的作家——鲁迅。

(一)鲁迅和夏目共同点

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二十世纪文学巨匠,他们的小说都直面人生,体现对社会人生的审慎思考,在讽刺内容上有不少相同、相似之处:都讽刺了权势,讽刺了道德败坏、虚伪下作的读书人。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死后被尊为“民族魂”,夏目漱石在日本被称为“国民作家”。他们的作品都以思想性见长,紧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人性,他们都在各自民族的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这两位东方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追求和批判、反思意识,揭示了他们对各自国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深刻认识,以及对各自国家的国民性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制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时期。由于五四运动自下而上的形式带来的不全面性注定了这场

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构成了以当事人身份参与其中的鲁迅的心理阴影。而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形式造成全方位的颠覆的同时,也带来轻率和片面,这给以后来者身份审视维新成果的夏目漱石带来了一种思想困境。在这个转折期里,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碰撞,这一方面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新奇和兴奋,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文化先锋的紧张和痛苦。

(二)鲁迅和夏目不同点

1.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一:对待文化的态度

鲁迅对传统文化深恶痛绝,尽情讽刺,而夏目漱石的思想核心却是东方文化思想。

(1)人性问题上,鲁迅讽刺的主要是“阿q式”的人性弱点,夏目漱石既讽刺东洋的扼杀人性的伦理价值观,张扬西方的个性解放,也讽刺西方个人主义的自私的一面。

(2)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夏目漱石是以传统为基点,对女性充满蔑视;而鲁迅力主男女平等,对女性的不幸遭遇抱以深深的同情。

2.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的思想是想借西洋先进之外来挽救国家的危亡,然而这种思想却湮灭在一片排满声中,辛亥革命后,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强大的敌人,鲁迅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之根源在于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上,于是集中批判的锐器对吃人的礼教予以猛烈的抨击。

夏目的任个人排众数,主要来自初入社会即对现实的不满,他在汉诗中曾有这样的诗句:快刀斩断两头蛇,不顾人间笑语哗,黄土千秋埋得失,苍天万古照贤邪。可见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周围的邪恶群体无法忍受,也备感寂寞,从而形成孤高的心理,这也是夏目对日本近代社会的一种担忧,他的小说《我是猫》《哥儿》等无不充满批判意识,提倡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观念,正是这种不随时俗,勇于反抗的精神,使鲁迅对夏目有一种格外的亲近感。

3.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三:余裕

(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

夏目漱石被称为余裕派,他提出了有余裕的文学的主张,这主要是作家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特定的含义,一方面夏目是针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文学歪曲生活的描写,主张与生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更真实的态度来表现人生,另一方面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密不可分,夏目认为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存在严重的问题,可以一己微力何以作用整个社会,夏目感到极端失望,甚至有些厌弃社会,因此才提出独善其身的余裕思想。

鲁迅似乎在革命斗争生活中很少继承余裕的社会距离感一面,反而是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但这不意味着鲁迅没有余裕的思想,他针对当时的出版物大多不留副页,不留上下空白等问题,指出这会给人一种压迫感,仿佛人生不留余地,同时讲到外国的书中夹杂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使文章增添活力,还不易使人疲倦,可见鲁迅在某种程度上也受了余裕思想的影响并很看中这一趣味。

《《茶奶奶、猫和茶壶》读书笔记[此文共894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